半岛平台官方网站登陆入口
你的位置:半岛平台官方网站登陆入口 > 新闻动态 >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㉗“宝树扬美”的谢氏家风_洋尾村_家训_泉州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三)| 系列报道㉗“宝树扬美”的谢氏家风_洋尾村_家训_泉州
发布日期:2025-07-06 23:23    点击次数:147

“宝树扬美”的谢氏家风

文_刘志峰

吸引我去洋尾村一走的是,很多媒体都在宣传,该村传承家风家训与弘扬宗祠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成效十分显著。

洋尾村田园风光

那里的谢氏大宗祠不只是一村的宗祠,而是被称为“泉州谢氏大宗祠”。泉州市谢氏宗亲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谢荣发曾向我提起,谢氏大宗祠本来是在泉州金鱼巷,年久失修已经颓圮,加上历史原因,很难在原址上重建。而晋江市磁灶镇洋尾村是谢氏人口最多的单姓村落,交通位置便利,为了泉州谢氏族人追根溯源、缅怀先人、不忘祖德、敦亲睦族有一个新的依靠、新的根基,延续谢氏族人的“宝树情缘”,就把新的大宗祠选址于此。现在的泉州谢氏大宗祠是一座按照闽南传统规制营造的五开间三进带双护厝建筑。重建前,泉州谢氏族人没有统一祭祖;建成后的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一,这里就成为统一祭祖的地方,在全球谢氏子孙中都闻名。祠堂内,悬挂着竣工庆典时来自全球谢氏家族代表的大合影。

展开剩余83%

泉州谢氏家风家训馆就设在大宗祠内,面积1888平方米,分谢氏演变区、“文能富国,武能保家”名人区、“宝树传芳”、“金鱼世第”典故区和谢氏家训展示区,以时间为轴,留存着谢氏一族的历史渊源、优良传统和当代传承。2023年底,泉州市纪委等部门命名11个场馆为第六批泉州市家风家训馆,该馆榜上有名。

在洋尾村接受我采访的是晋江市委派驻村第一书记王键涛,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德灿,村委会常务副主任谢柳烽。

谈起洋尾村的前世今生,谢德灿说,洋尾村地处磁灶镇西北部,村面积284公顷,现总人口约8000人,其中流动人口约3000人。

村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有党员100名。据说古时有俗称“洋人”的外国人来此经商,居住于村尾巴,故名“洋尾”。“洋”在闽南话中有田园之意,“洋美”有田园美好之意,所以有段时间村民也以此称之。而现在,为了传达对美好品质的认可,表达当地人的精神期许,他们更乐意用“扬美”二字来体现。在村口的一块路碑上,他们就刻上了大大的“扬美村”村名;在村里,以“扬美”命名的地方也比比皆是。

泉州谢氏先祖发端于河南南阳,自唐末历经宋、元、明、清,循江浙、越赣入闽,定居泉州至今已千余载。宋时谢氏祖先、获赐佩戴“金鱼袋”的名宦谢仲规在泉州建了一座“金鱼世第”宅院。

宅巷初称“谢衙”,曾经开一口“谢衙义井”供周围居民饮用。有块义井的残碑现在就搬立在泉州谢氏大宗祠的门口埕边。后来谢衙改称“金鱼巷”,为泉州城内谢氏族人聚居地。随着年代的更迭,后世裔嗣把“金鱼世第”改为“金鱼祖祠”,奉祀入闽居泉始祖谢瑫及其派下支系列祖列宗牌位。因此,凡属瑫公派系之裔昆及其衍出之宗嗣,均为“金鱼衍派”后裔。

对于谢氏,“宝树传芳”是一个重要的典故。据《世说新语》记载,有一次,东晋太傅谢安问子侄:“孩子们,你们认为怎样为人处世才是最好的呢?”长大后成为名将的谢玄说:“我想将来应像芝兰玉树一样,生于庭堂之前,亭亭玉立,风采无比。”谢安听后,高兴地说:“你说得好,圣贤与一般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孟子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希望你们努力为之。”后来,“宝树”就被确定为谢氏世袭冠用的族徽标志,全球谢氏族人均以“谢家之宝树”命堂号、灯号,蕴含着激励裔昆奋发进取、鞭策后辈无愧前贤的精神励志和崇祖敬宗、发扬光大的自豪情怀。

“孝父母、友兄弟、敬长上、和邻里、安本业、尚勤俭、明学术、明趋向、慎婚嫁、慎交友、重忍耐、勤祭扫、戒溺爱”,这13条39字的谢氏家训,凝聚着谢氏先祖对子孙的谆谆教诲,是谢氏族人立身、处世、为学的生活准则和行为指南,永葆家族兴盛不衰。不但铭记在谢氏的谱牒、家风家训馆里,也烙印在谢氏族人的心里。

近年来,洋尾村整合本村各种资源,利用福建师范大学支教团队等外部优质资源,策划生成谢氏家风家训文化节,开展“非遗进社区”“微心愿”等群众喜爱、参与度高的主题宣传活动,努力推动家风家训正能量春风化雨、深入人心。2024年3月9日,洋尾村“两委”、新兵及其家属一行人来到泉州谢氏家风家训馆,举行2024年春季新兵入伍欢送仪式,欢送本村青年奔赴军营建功立业,履行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大家重温谢氏家训和先人事迹,接受好家风好家训的精神洗礼,让“家风家训伴征程”的故事再一次在洋尾村书写。

正是激活了“宝树传芳”谢氏文化基因,洋尾村以打造“闽南谢氏名村”“产城人融合前沿村”为目标,在乡村振兴路上迈开了矫健的步伐,先后进入“文明村”“平安村”的行列。

洋尾村田园风光

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在城市里也才刚刚进行试点工作,而洋尾村却已先人一步。在洋尾村“党建+”邻里中心的一块宣传栏前,王键涛详细地向我介绍了他们已经划定的以谢氏家风家训中的“和邻里”等为主题的“1+6+X”独具洋尾村特色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

“1”指的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线,以党群服务中心、“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纪检工作室、离退休党员工作室等为办事载体。“6”指的是集成村6项一站式、便民优质服务功能,涵盖了“老有所养”,设置新兴敬老院、友谊敬老院、老年协会活动中心、老年学校、长者食堂);“幼有所育”,设置扬美中心幼儿园、扬美小学、儿童之家、扬美青少年活动中心;“病有所医”,设置洋尾村卫生所(卫生健康服务站);“食有所安”,设置综合农贸市场、洋尾村供销社、家乐华超市;“居有所乐”,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扬美活动中心、邻里健身广场、金鱼福涌音乐长廊、健康步道、扬美篮球场、扬美南音馆、灯光篮球场、闽剧戏台、乡愁古树园;“事有所办”,设置邻里会事厅、便民服务站、综治中心(警务室)、微型消防站、农商行扬美支行。

“X”指的是根据洋尾村实际,依托泉州谢氏家风家训馆、农耕生态体验园、建材陶瓷电商培育点、建材陶瓷材料研学交流点、邻里微法庭、红蜂驿站等特色平台,积极探索拓展群众所需所盼的其他功能,不断延伸服务半径、提升服务质量,以“微服务”推动村居共治“大格局”。

这些年,我走村串户,最关注的还是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

谢德灿介绍,洋尾村除了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淘宝村”外,也极力地探索如何以谢氏家风家训为底蕴,来谋划发展。洋尾村现有耕地面积1728亩。村委会引导产业往绿色方向升级,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通过流转634多亩土地,每年为村民增加租金收入80万余元;以九十九溪双溪支流为依托,以田园风光为路线,建成了一个集采摘体验、亲子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区,开展以“雨水至·趣春耕”为主题的农耕文化学习和谢氏家风家训研学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中小学校、幼儿园师生和党建、工青妇团队前来。

目前,洋尾村正在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前期先拿出稻香台、夜市小广场项目运营需求进行发布。这两个地方位于洋尾村村口友谊大道与洋宅村交汇处附近,九十九溪双溪支流从旁边蜿蜒而过,一派虫鸣鸟叫。尤其到夏天,非常凉快,往来群众较多,地摊经济潜力大,

拟发展地摊经济和谢氏家风家训体验点。同时这里也是洋尾村与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深度合作的项目,命名为“五福衔鱼·福涌扬美”,结合磁灶当地的地铺石高端工艺并融入金鱼元素,致敬泉州金鱼巷,是一处讲好文化传承故事的好所在。

“扬帆向美,聚光前行”,洋尾村再一次发出了“好声音”。在2024年新春各界乡贤代表座谈会上,展望洋尾村的未来,大家都信心满满,他们立足全村发展大局,结合自身工作领域,就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教育卫生、文旅融合等方面贡献了“金点子”,纷纷倡议成立洋尾村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会。

可以预期,洋尾村的“宝树扬美”将扬得更美……

专家点评: 福建农林大学兼职教授、平潭龙海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游祖勇: 每个乡村的独特历史文化个性,都可能成为村庄迈向文明的航标和照亮光明前程的灯塔。村庄的一个传奇故事、一位历史名人、一座古建筑、一则祠堂家训、一条古道感动一批乡贤,带富一方乡亲的例子不胜枚举。洋尾村从复活谢氏祠堂、传承谢氏家训、弘扬“宝树传芳”精神着手,引导和激励村庄的文明创建和产业升级,建立谢氏家风家训馆、生态观光区、“淘宝村”、家训家风研学基地,以及开展“微服务”、“和邻里”、15分钟便民生活圈、“1+6+ⅹ”村居共治模式等,他们依托村庄的文化底蕴,做足乡村兴旺发展的文章,找到了一条脚踏乡土、赓续根脉、文化驱动和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子,尽管各项发展事业刚刚起步,坚定前行,前景可期。

发布于:福建省

上一篇:【ETF动向】6月13日华宝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基金涨0.28%,份额减少400万份
下一篇:被困淤泥30多小时获救的“狗坚强”被领走,消防员:它叫追风已9岁多,被主人送去治疗_救援_人员_网友

友情链接: